
圖為:即將崛起的長江新城
昨日,武漢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(以下簡稱全會)在武漢會議中心召開,總結上半年工作,部署下半年任務。會上透露出了江城接下來的“大動作”,十項重點工作沖刺全年目標。
長江兩岸處處見綠東湖綠心人水和諧
全會提出,武漢市將編制完成長江主軸實施方案,建設“五軸一體”。
——交通軸要抓緊搞好左、右岸大道規劃設計,適時啟動沿江示范路段建設并確保在“軍運會”之前建成;
——經濟軸要沿著長江主軸,重點打造四大發展片區、五大商務功能區;
——生態軸要開展江灘岸線生態修復,集中成片種植觀賞性花木,讓兩岸江灘處處見綠、層層彩化、時時花香;
——景觀軸要推進城市陽臺規劃設計,建設垂江景觀廊道,推進長江沿岸夜景亮化、大橋美化;
——文化軸要凸顯長江文明傳承創新主題,推動文化展示交流、綜合演藝、時尚創意、文化科技等。
除了長江兩岸,還將精心打造東湖城市生態綠心。力爭年內建成東湖綠道二期工程,優化東湖綠道三期規劃。抓好山體植被優化保護,提升林相,豐富季相。啟動“景中村”有機改造,避免大拆大建,注重城市文化傳承,留住鄉愁。
長江新區爭取早批建設國際陸運樞紐
全會透露,要創新設立長江新城(新區)管理體制和區域利益分配機制,創造新城(新區)高效精簡管理和區域利益共享的新模式。做好長江新區申報工作,力爭早日獲批。
全會還透露,將確保年內建成投運地鐵8號線一期,地鐵21號線,光谷T1、T2有軌電車,陽邏港集裝箱鐵水聯運工程,沌口長江大橋,加快推進光谷火車站、青山長江大橋、楊泗港長江大橋、江北快速路、四環線、外環東擴、漢江大道等項目,開工建設地鐵12號線、6號線二期、漢江七橋。
武漢還將提升綜合交通功能,建設國際陸運樞紐,加快謀劃建設“兩縱、兩橫、兩斜”12個方向高鐵網,擴大高鐵直達和鐵路貨物快運定期班列的覆蓋范圍,拓展通達歐洲、亞洲更多國家和城市的班列。建立國際航空樞紐,盡快完成天河機場三期驗收相關工作、力爭早日投用,推進東湖高新區對接鄂州順豐機場,打造全球最大內陸貨運航空樞紐。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。加快建設陽邏港三期,推進長江6米深航道工程,拓展加密近海近洋航線。
打造大學生最友好城市引進集聚諾獎級科學家
全會提出,堅持以“四大資智聚漢工程”為抓手,優化人口結構,再贏人口紅利,創造“大學+”新模式,打造“青年之城、夢想之城、創新之城、活力之城”,努力探索“人才引領創新、創新驅動發展”的新路子。
更新完善政策,讓大學生能就業、易創業、快落戶、好安居,將武漢打造成“大學生最友好城市”,再贏人口紅利。抓住新一屆新生入學期、老生畢業季契機,系統謀劃覆蓋全學年的“走進去、走下去、留下來、干起來”活動,讓大學新生盡快融入武漢、畢業生更多留在武漢。
“武漢市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局”實行“虛擬機構、實體運作”,出臺促進在漢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突破性政策舉措,搭建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科技轉化平臺,力爭在漢高校科研院所80%的科研成果就地轉化。
要面向全球,集聚一批諾獎級、院士級全球戰略科學家、產業科學家,引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、產業領軍人才、國際工匠人才,以及相關領域的商界領袖、管理型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。探索建設東湖國際人才自由港,優化外國人才簽證與居留、工作許可等辦理程序,為國際人才提供與全球城市無差異的高效便捷服務。完善“城市合伙人”工作機制,建立全球人才數據庫,與歐美同學會、海外校友會、產業技術經濟學會、獵頭公司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,在硅谷、特拉維夫、倫敦等設立海外孵化器及招才工作站,構建面向全球的招人聚才網絡體系。
|